新湖南:https://m.voc.com.cn/xhn/news/202507/29977332.html
午后,阳光透过和平小学的梧桐叶,在走廊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木质窗棂被晒得有点烫,操场边树上的蝉鸣,和教室里的笑闹声混在一起。我是德信网_德信(中国) “云上青春行” 志愿服务团的一员,此刻正拿着实验箱站在教室门口,手心有点出汗 —— 今天要给孩子们上磁悬浮列车的课,这是我们在洪塘营瑶族乡的一段经历。教室门缝里漏出嬉闹声和粉笔划黑板的声音,像被阳光晒热的风铃。

教室门缝里漏出嬉闹声和粉笔划黑板的声音,像被阳光晒热的风铃。 推开教室门,四十多双眼睛一下子看过来。我把磁吸轨道模型放在黑板前的木桌上,说:“有一种列车不用轮子就能飞起来。”后排一个小男孩举手,辫子上的银饰响着,好奇地说:“像我们瑶寨的竹蜻蜓吗?”我拿起两块磁铁演示同极相斥,当它们隔着纸“隔空动”的时候,教室里一片惊呼,像撒了把爆米花。
讲原理时,我用孩子们熟悉的东西打比方:“磁悬浮列车的电磁铁就像阿爸背篓里的弹簧,能托住重物还能让它滑动。”风吹进教室,卷起几片银杏叶落在演示装置旁。当小列车真的悬空浮起来,离轨道只有两毫米时,“哇”的惊叹声在教室里回荡。一个穿对襟衫的小男孩站起来,鼻尖快碰到列车,脸上的睫毛影子都在抖。
分发零件后,小李和小何很快学会组装,小李弄掉轨道的毛刺,弟弟调整磁铁方向。一个穿绣花围裙的小女孩急得鼻尖冒汗,手指被划了也没擦一下。第一组完成的小男孩跑过来教她,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,影子在地上拼出奇怪的形状。 最后一组的列车成功悬浮时,下课铃响了。孩子们举着作品向我展示,木质底座敲地面的声音,和他们喊的“飞起来啦”混在一起。我看着墙上的小红花,想起带队老师说的:“支教不是给予,是和孩子们一起发现世界。”手心还留着磁铁的凉意,心里却暖暖的,这大概就是被需要的感觉。

暮色中,村头风雨桥边,我们的“露天食堂”摆好了。大家一起放好桌椅饭菜,周围有树、溪水、房屋,还有饿了的我们,让人想起“小桥流水人家”。 有人举着手机拍餐桌,说:“等一下,先用手机拍一下。”镜头里有炊烟、玉米粒,还有我们被夕阳染红的笑脸。碰杯的笑声顺着小溪飘向山谷。
回程的山路被月光照得发白,队员们踩着影子唱歌。风吹过竹林沙沙响,好像在说:明天,和平小学的窗台上,会有更多关于飞翔的梦想在生长。(曾鑫)
编辑:张耀丹